从前有座山

从前有座山,山上有座庙,庙里有个老和尚。
说来也巧了,我老家家门口就有座山,也有一座庙,庙里确实有个老和尚。
山叫锡山,因为山形一头大、一头小,像老天爷扔在大地上的一颗辣椒,我们那里也管它叫“大几山”。大几,我们方言辣椒的发音就是这两个字。
锡山没有锡,谁也不知道它为什么叫锡山。后来我慢慢琢磨出来,这个锡不是“金银铜铁锡”的锡,而是“驻锡”的锡。
古时候的和尚都有一条锡杖,他带着锡杖云游四海,走到某处山头,此地无僧无庙无香火,众多乡民的灵魂还沉浸在愚痴生死当中。和尚心一软,于是不再前行,把锡杖往地里一杵,随便找个山洞,或者搭个茅篷,开始在本地传法,这就是“驻锡”的意思。
和尚驻锡,于是就开始有了庙。从第一个和尚在这里驻锡开始,慢慢地,老和尚换成了新和尚,茅篷换成了瓦顶,土墙换成了砖墙,一进院子铺开又一进院子,住进去的和尚越来越多,庙里的菩萨也越来越多,就这样,一座香火鼎盛庄严净土的大庙就出来了,这大概就是锡山的名字由来吧。锡山,其实就是庙山。
我们老家锡山村在县里没什么重要性,但是却是一个文化意义和宗教意义非常重要的村庄。原因就是这里有座庙。每年农历的二月十五花朝节的时候,这里的庙会会吸引附近几个县的香客前来,庙会上朝山的、看戏的、做小生意的,人山人海,几百年的盛事了。
从前庙很大,庙前有座很大的戏台,叫做万年台。台子修得很气派,两根蟠龙木柱,见证了多少回龙争虎斗、粉墨登场。解放后,破除封建迷信,庙被拆了,和尚赶走了,戏台也毁了。其中有半截蟠龙柱,落到我那做木匠的父亲手里,他看着那精致的手工,不忍像别人那样拖回去当柴烧,就一直放在阁楼里,上面码上一堆草把子,至今还在。
没有了庙的锡山,就好像没有了魂。有庙的时候,村庄像景区,特别在春天,庙前庙后树林葱葱郁郁,戏台下面就是梨园,到了唱戏的时候,一群大姑娘小伙子跑到树林子里芭茅根下面谈情说爱,犹如桑间濮上;一群乡民头戴草帽在梨园里听戏,凄婉哀恻的胡琴锣鼓,震得梨花瑟瑟坠下,特别有古味,可惜现在都没有了。
我家住在锡山头,锡山顶上有一堆巨大的岩石,这是我们当地的名胜。国共争夺天下的时候,一群国民党兵据此为营,砍掉树木,山下的视野一览无余,有的兵在石头上凿眼儿,用来插旗帜。一场恶战,双方士兵的鲜血染红了山头,结束以后,鬼气森森的山头很久没有人敢上去。
后来,大胆的砍柴人摸上山头,看着石头上的那些痕迹,有的像婴儿的足印,有的像女人的尿桶,不知怎的,神话就在那一刻开始流传,这些石头摇身一变,成了观音脚印、观音尿桶、观音梳妆台,四乡有人来登山参观,还有的人在石头下烧香祷告,过了许多个春秋……
但人的贪念,有时会战胜对天地的敬畏。有些乡民动了歪心思,开始炸石头卖钱,从山脚炸到山顶,到了观音脚印这里,他们把雷管一塞,打火机一点,轰然一声巨响,山石四溅而落,其中一块碎石,不偏不倚,直扫某个炸石人的腰眼,当场就打得几乎不能呼吸……
乡民们开始感到恐惧,天罚、报应这些古老的观念重新从他们心里面冒出来了,他们笃定自己得罪了观音菩萨,从此就再也不敢上山采石。山头算是消停了。
我偶尔会上山去看看,这些留下我儿时很多快乐的地方,这些长满野茶的地方,这些我们用竹棍在石缝里搜寻鸡公蛇的地方,这些我们登高看远处河水的地方,全都毁掉了,变成了一地碎石,神话、传说、故事,所有附着在这些石头上的美好浪漫的东西再也不在了。

前几天,毛哥给我发了个视频,山顶上一个巨大的机械正在钻井,泥浆顺着地面汩汩而流。我问他做什么,他说是在打地基,锡山庙的智定师父要在这里修一座观音立像。
乡下环境治理,一半靠法律,一半靠菩萨。这是很多没有乡村生活经验的专家所不知道的一条理论。一个地方,哪怕立起一座土地庙,附近的乡民自然就会多一分敬畏,谁敢得罪神灵呢?
见到这个消息,我感到非常高兴。世上很多事,普通人做不好,政府也做不好,偏偏和尚们能够做得非常好。说来也奇怪。
智定师父,俗姓汤,我们常喊他“汤和尚”。八十年代锡山庙重新恢复之后,我看过,一间瓦屋罩着一块巨大的巉岩,岩石突出处,放着各种佛菩萨雕像,一个蓝衣道士守着庙门,寒碜而冷落。
后来智定师父接手锡山庙以后,这个庙开始脱胎换骨,从一个乡间小庙,重新焕发出宗门大寺的风光。雕梁画柱、斗拱飞檐,在乡间显得鹤立鸡群。我偶尔回家,看着豪华的寺院,心里就在琢磨,如果是一个俗人,靠一家一户讨米化缘,恐怕几辈子都难以做成这桩针挑土的事业吧!但是一个人真的把自己全部投身给某种信仰,那些世间的名缰利锁不能再束缚他,无论一件事多么难做,无论要吃多大苦,虽千万人吾往矣。
智定师父在山上修观音立像,在他眼中是一件庄严的事业,在我眼中却是一件非常有利于保护家乡生态环境的善事。观音立像起来了,附近的乡民自然对山多了敬畏,烧山、砍树、炸石头、挖土,估计以后敢这么做的人也少了。山丘恢复了元气,山头也多了一处景致,两全其美。
从前有座山,山上有座庙,庙里有个老和尚。谁能想到,让乡村头疼的环境保护问题,最后的解决方案,竟然是一个老和尚做成的。
只有最终取得良好效果的信仰,我们才将它称为信仰;只有最后给人带来福佑的善良,我们才将它称为善良。愿智定师父这份信仰和善良的果实,永远缔结在锡山头吧!

为您推荐

返回顶部